張覺明 《電影編劇》

台北:揚智文化,1997.二版一刷


內容簡介

  《電影編劇》自1992年出版以來,一直是大學電視或電影系教科書,以及電視、電影公司、寫作班的訓練教材,歷經多次增訂改版,與時俱新。

  作者張覺明參閱大量中外的書籍,從參考書目就可以知道,他讀過中、英文編劇書近三百本,這個紀錄至今無人能及,所以本書資料 最豐富,內容最實用,這就是本書的最大特色。他的書一直大受歡迎,最新增訂版改名《實用電影編劇》,繼續保持領先。

2008.11有最新修訂版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編劇的歷史
第三章  編劇者的素養
第四章  電影編劇的認識
第五章  觀眾的觀賞心理
第六章  電影編劇的過程
第七章  故事大綱
第八章  主題
第九章  結構
第十章  人物
第十一章  情節
第十二章  分場
第十三章  對白
第十四章  氣氛
第十五章  韻律
第十六章  改編
第十七章  喜劇








第一章  導論
(略)

第二章  編劇的歷史
(略)

第三章  編劇者的素養
一、要有深刻的思想內涵
二、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
三、要熟知攝影機的運用
四、要有豐富的音樂素養
五、要有良好的語文表達能力
六、要有社會與道德的責任感
七、要有耐心與包容力
八、要不斷吸收新的知識








第四章  電影編劇的認識

一、必須了解電影的定義與特性
電影是一種現代的機器工具,透過人類視覺暫留的特性,造成動覺的綜合藝術。
電影有影像、聲音、文字,可以藉此傳達感情、知識和經驗。
電影是一種大眾傳播媒體。

二、必須了解電影與其它藝術的異同
電影與文學:電影腳本必須把電影的節 奏(時間藝術)與攝影因素(空間藝術),用文字表現出來。好的電影腳本與文學作品一樣,必須對人生有敏銳的眼光,也有足夠的思想 與情感高度。
電影與繪畫 :電影是動的繪畫,必須符合繪畫構圖中點線面的視覺平衡與變化規則等基礎要素,也必須符合繪畫中色彩的應用與處理;但因為電影有 運動的特質,所以是統攝了繪畫特質的綜合藝術。
電影與雕刻:雕刻家用雕刻刀雕刻形像,使形象立體化;電影以攝影機為工具。
電影與建築:電影依賴建築構築空間,攝影機則可以具細靡遺描述建築。
電影與音樂 :電影配樂不同於純粹音樂,它需要與劇中所有的元素調和,以產生節奏、產生與渲染氣氛、誘導心情變化、表達語文影像無法傳遞的情 感。
電影與舞蹈:電影與舞蹈都是有旋律的運動,舞蹈透過肢體,電影則組合了畫面中主體的運動、攝影機運動、鏡頭運動。
電影與戲劇:電影是由戲劇發展出來的藝術。但在空間上與觀眾視點上,卻不必受限於舞台,有更大的自由度。








第五章  觀眾的觀賞心理

觀賞者包含了感性與理性的層面,編劇技巧的能否靈思巧化,在於對觀眾心理的了解與掌握。

一、藝術鑑賞
二、提供資訊與知識學習
三、了解自我與自我發展
四、紓解負面的情緒並提昇積極的心情
五、放鬆心情的休閒活動
六、社交活動

(越上方越接近本質,越下方越變成工具,甚至武器)








第六章  電影編劇的過程

電影腳本:主題大鋼>劇情概要>故事大綱>分場腳本>對白腳本>分鏡腳本>剪輯腳本
主題大鋼:一段描述作品主旨的文字。
劇情概要:一部影片的大致敘述,比主題大綱長,比故事大綱短。
故事大綱:將劇情概要以略近於短篇小說的形式加以擴充。
分場腳本:以段的方式整理故事大綱,描述該段故事的發展。不包含旁白。
主戲腳本:在分場腳本的基礎上,加上演員的旁白、動作、表情。
分鏡腳本:或稱分鏡表,以每個鏡頭為單位,紀錄攝影方法、剪輯、字幕、配樂、旁白……等有關電影全部畫面與聲音細節的腳本。
剪輯腳本:電影剪輯完成準備上映前,紀載最後定稿的腳本。








第七章  故事大綱

盡量簡單扼要,不要超過一千個字,內容包含:

一、主題:用簡略文字,說明故事之意念淵源、中心思想、表現宗旨、時代意義等。詳下章。
二、時代背景與發生地點
三、主要人物:用列舉式說明其性別、年齡、性格、社會身分、色彩,及人物的關連等。
四、故事:清楚、有趣、簡潔,有動機、有衝突、有情感。開門見山,一起頭就有驚人之舉,或引人入勝的情節。








第八章  主題

主題是貫穿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作品的核心靈魂。主題在故事的顯現過程中,具體流露出來,而故事只是傳達主題的工具。

主題的各種分類是為了方便言說,通常作品的主題都不會只被歸納為單一分類。

主題的提煉與表達,需要增廣社會文化知識、藝術人文修養、寫作表達能力,以及提升自我對生命、生活的感悟、觀察、反省、批判。

主題基本分類
道德觀的主題:表現人性中的普世價值,但要避開教誨與說教。
社會觀的主題:討論社會事件,常用使紀錄片的拍攝手法。
藝術觀的主題:表現人生、刻畫人性,以潛移默化之功,提昇美感經驗、生活品味、心靈境界。

主題的表達方式可以透過:
對白:透過角色的旁白。
人物:情節與行動中,細膩刻劃與反應出人物的性格。
情節:間接用劇中的情節,含蓄的襯托出主題。
結局:用間接表達的方式,以結局來點明主題所在。
映象:用隱喻、象徵、假借、符號……等各種手法襯托出主題。


主題的提煉
進步性:越能代表全民利益,代表真善美的希望和理想,代表人類歷史發展方向的主題,越能被觀眾接受,越具有進步性。
深廣性:能夠表達作者對歷史和現實,對人性的深刻觀察與認識,而能夠產生跨越時空的普世價值。
含蓄性:讓主題潛藏在故事發展中自然流露出來,不要直奔主題或說教。主題表現越隱蔽、含蓄,影響力就越持久、越深入。
開放性:主題要明確,但是最好能有多義性,讓觀眾思考空間更寬廣,則作品越豐富。
支配性:主題要能有效地統率和組織起整個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使符合主題的要求,呈現作品自身的完整與統一。








第九章  結構

結構就是將故事中的人物、關鍵對白、動作、危機、衝突、高潮、結局等,做適當處理與緊密結合,使故事能用最有效的方式表達出來, 讓觀眾欣賞。

結構腳本,要釐清那些屬於完整的故事情節,那些是經過精選、準備在螢幕呈現的片段。

一、結構三部曲:開始(序幕、開端)、中段(開展、高潮)、結局(結局、尾聲)
(起)開始 :時空背景、誰是主角、要說什麼(主要動機)。好的開始源於主旨而起的自然,強而有力,不但能直接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還能推動以 後的一切故事。
(承)中段:透過矛盾、衝突、危機等,使故事糾葛開展,越逼越近、越結越緊,終於達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通常至少包含三段故事情節。
(轉)
(合)結局:結局必須解開所有可能的糾葛。

在寫開始前,就要清楚結局。除了糾葛開展以外,其它的時間儘量簡短。

二、主線結構與副線結構:
主線結構:如上述「結構三部曲」。
副線結構:必須分出主、副。那些主角在朝其目標前進的過程中,所遭遇的幫助或反對,或如鏡般的反映、反省。

三、外部結構與內部結構:
外部結構:規定情節發展的基本步驟和劇情推進的韻律,安排各個人物、事件出現的序列和比例,確定場面段落的劃分和組合……等等。
內部結構:人物與人物,人物與事件、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及由這些關係所構成的具體情節和細節。

四、敘事的結構:順序結構、倒敘結構、交錯式結構。

五、依結構的時空關係分類:
單時空結構:現實時空平鋪直敘
多時空結構:對時空進行自由組合,大幅度跳躍。多層面、多維度的時空世界,常用以表現人物心理活動和意識流程。
多視點結構:作品中的敘事,由不同人物,以不同角度來進行。如《羅生門》。
平行結構:同時描述兩組人物或事件,相互對照、烘托,形成一種對比的關係。
套層結構:亦稱為「戲中戲」,故事中還有故事,形成雙層或多層時空。
組合結構:指作品由許多既獨立又略有關聯的部分所構成。

六、依結構的形態分下列

戲劇式結構:傳統的結構,要求矛盾衝突的集中、強化,以及完整的情節。
小說式結構:致力於場面環境的細緻描繪,人物行動和心理的精細刻劃,既追求時空的宏觀性,也追求描寫的微觀性。
散文式結構:好像隨手從生活中擷取一個段落,讓故事情節自然、樸實的發展。
詩的結構:一種主觀的情感,透過寓意、重疊、對比等手法昇華,以產生深邃而優美的意境。
心理結構: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物的情感剖析,以達到刻畫人物心理活動為目的。
生活流:讓生活本身說話,只做「純客觀」的紀錄。
意識流:隨人物意識的流動所組成,它是某種心理的表象、紀錄與再現。
混合的結構樣式:

有些電影的表現手法,揚棄了故事中有脈絡可循的情節結構,代之以前後不互相連貫事件的舖敘,講究氣氛的營造或即時特殊印象感受的 抒發。也有些實驗電影認為電影不應該說故事,應該以每一個畫面為欣賞單位,而不是連貫的場景。








第十章  人物
人物性格裡面包含著情節,有經驗的編劇者,往往以人物來決定情節。因為人物性格裡,不僅有它的性格特徵,並且還包括了環境、遺傳 、興趣、信念、理想、地方特色、社會角色……如果能了解,情節就很容易產生了。

人物需具備的特性:
特殊性:平凡中發現特殊,特殊中尋找平凡。
衝突性:一旦使人物有了衝突,他的生活和行為就不平凡,隱藏在內心的的種種,以及偽裝在外面的面具,就會被揭開。

人物的分類: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下為概分,不可拘泥。
正派人物:平正的、善良的、笨拙的、拘謹的、機智的、忠正的、剛愎的、粗豪的、火燥的、純真的、自卑的……
反派人物:凶狠的、陰險的、墮落的、紈褲的、敗類的、小丑的、奸詐的、諂佞的、潑辣的、風騷的、交際花……

人物的性格與社會地位
環境、遺傳、興趣、信念、理想、婚姻狀況、地方特色、家庭、交友、社會角色……

人物的外型:
身高、體重、髮型、服裝、鞋襪、飾物、色彩、線條……

刻畫人物須注意:
一、人物要真:要切合身分、教育、背景,要表現出他的個性、思想、意志。
二、性格一致:人物的性格如果轉變,通常是建立在情節的轉變上,而非本質的改變。
三、情節一致:人物各項特質如果確定,言行也隨之形成,情節發展就要有一致性。








第十一章  情節

如果主題是電影腳本的靈魂,情節就是電影腳本的生命。

卡洛.柯奇Carlo Gozzi將劇情分為三十六種:
男女 姦殺、無意中的戀愛造成的罪惡、必須犧牲所愛的人、為了情慾衝動而不顧一切、姦淫、戀愛的罪惡、發現了所愛的人不榮譽、戀愛受阻 、愛戀一個仇敵、喪失所愛的人……
親情:骨肉間的報仇、骨肉間的仇視、骨肉間的競爭、為了骨肉犧牲自己、無意中傷殘骨肉、骨肉重逢、復仇、
名利兩個不同勢力的競爭、野心、取求、
信仰:革命、壯舉、為了信仰犧牲自己、人和神的鬥爭、
道德:求告、因錯誤而衍生出來的忌妒、悔恨、
社會:逃亡、援救、災禍、不幸、綁劫、釋謎、瘋狂、魯莽、錯誤的判斷、

赫爾曼分成九種情節:
愛情、成功、神話、三角、浪子、復仇、轉變、犧牲、家族

作者分五類:
衝突、危機、曲折、懸疑、驚奇、滿意








第十二章  分場

分鏡是分場的基礎,分場是劇本的基礎。一般而言,每一個分場都是由許多個分鏡組成,而一個作品則包含了許多個分場。


「場」是描述一段完整意義的基本單位,也是事件進行的每個自然段落。所以在時空上有限制,也要自成一個整體的組織。但場與場之間 必須有關聯性,而且除了最後一場外,其它各場並不完全結束,必須留下事件,在以後的場次中解決。


配合拍攝的效益,每場以同一地點為宜。


分場是劇本完成之後的工作。但在寫分場腳本前,還要完成劇情分析的工作,透過主題與劇情研究,將劇情分割成若干獨立的事件,分段 列寫,以簡要的文字分行寫出來,每段各自成一個小單元。


分段之後,每一小段的情節,要經過討論研究,確定小段的主旨,以及如何達成任務的表現手法。這些主旨與手法必須與影片的主題進行 比較,看是否有遺缺、多餘,或偏離主題。


在表現手法上,應該經過發散與收斂思考的過程,先盡情想像各種手法,最後再刪修精選。


最後的定稿,編劇者必須徹底、無情地檢查分場腳本,細加琢磨,刪除冗長的情節,有沒有矛盾之處?事物是否有系統地貫 穿全劇?有沒有冷場?情節的吸引力是否足夠?高潮的安排是否妥當? 最危險的事,就是發現問題而不解決,如此只會在拍攝時增加困擾、浪費寶貴拍攝時間。


基本的分場腳本內容,應包含:場次與場名、拍攝地點、預估時間、主旨、情節、旁白、備註








第十三章  對白

分場腳本加上對白,以及描述對白的表情、聲調、表情、情緒、姿勢、動作,就是主戲腳本。


到分場腳本為止,都只是準備階段,撰寫對白腳本才是實際工作的開始,而編劇者主要的工作就是寫對白。


對白的使用,不外乎為了表情達意、推動劇情、描寫人物、營造氣氛。


編寫對白須注意的事項:
一、清楚精簡:瓦特.紐曼Walter B. Newman:「編寫電影腳本,對白越少越好,對白越少,培養的感情越豐富。」
二、凝練:不說重複的話、以表情動作取代、畫面呈現的不必再說明、字幕出現的不必再說明、以後要演的不必先說出來、減少用字、利 用成語、利用俗語
三、合情合理:電影是寫實的藝術,所以對白要合乎人性,每句話要合情合理,才能引起同感共鳴。
四、合乎文化背景:不同時空的人,使用的語言種類,乃至於慣用語都有很大的差異,應謹慎使用。
五、口語化:不能直接使用小說、文章、文學作品的文字,要順口、便於聽懂。
六、角色個性:什麼樣性格的人,得配上什麼樣的對白
七、屏棄主觀:不要以自己的態度去寫對白,要透過感受角色的情緒、性格去揣摩對白的用字。


戲是演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第十四章  氣氛

普多夫金V. I. Pudovikin:氣氛是一種特殊的生命模式,它無法用某個解說的場景或字幕對白加以說明,但卻從頭至尾散佈在整部電影之中。


氣氛是電影主題的最高表現,但離不開腳本、人物、電影技術。


演員藝術的氣氛: 演員獨自的氣氛,是電影氣氛中最重要的部份。一個演員的演技達爐火純青的時候,一個舉手投足之間,都會產生一種氣氛,這種氣氛離 不開性格、思想、氣質,卻又必須透過表情、動作、對白來呈現。但演員所營造的氣氛,必須配合在整體電影中表現。演員的 服裝、道具、化妝皆能影響氣氛。


電影技術的氣氛: 電影的機械技術可以影響氣氛的表現,諸如:光影變化、色彩變化、音響效果、道具佈景、剪輯特效等,視覺上細膩地處理各種細節,才 能營造出成功的氣氛。但技術的應用只是製造氣氛的手段,還必須從電影整體呈現的統一性去認識發掘氣氛。


統一的氣氛:電影氣氛的本身,需要靠演技與技術等整體來營造。


驚悚片氣氛的營造:
孤立無助的險境、諷刺意味的震驚令人心悸、本能恐懼的應用、心魔、盜賊的暴行、意外的災難、嚇人的道具和音效、超自然的玄祕事件



第十五章  韻律

音樂中稱為旋律,繪畫中稱為層次。

戲劇的韻律,指在畫面的空間感和時間感上,如畫面的銜接、時間的長短、空間的跳躍等,;也包含故事的內在間隔、強弱、急緩和反覆 ;以及演員舉手投足及表情旁白等演出的內容中,所創造出一種如音樂旋律般,有情感起伏的情節。韻律是電影重要藝術元素和表現手段 ,可以推動劇情、激化衝突、生動形象、展現人物情緒和內心世界、增強感染力、深化影片主題。

內部韻律: 表現在影片中人物動作幅度的大小,人物語言和聲調的高低強弱,音樂和音響的輕重緩急,影片色彩、光影的變化,攝影機運動速率的快 慢,攝影機鏡頭的變化等。
外部韻律:指蒙太奇的韻律,也就是一定時間內,由若干不同景別、不同長度的鏡頭組合連接而成的韻律。

情節韻律:指一部影片發展延伸,波瀾起伏、動靜結合,有襯托、有呼應、有高潮、有變化,才能生動感人。
情緒韻律:指透過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來傳達影片的內在力量和情緒情感。

間歇:是韻律的轉折點,最高的表現,也就是所謂的「沒有聲音的聲音」、「沒有表情的表情」。













第十六章  改編

將文學題材的作品,根據其主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思想內容,運用電影的表現手法,經過再創造,使成為適合拍攝的電影文學劇本 。

改編應該要忠於原著精神 ,包含原著的主題、原著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節、原著的基本風格。因此一定要對原著反覆研究,要有全盤的領會和把握,否則容易失敗 。

小說與電影劇本的表達方式與注重的地方,有許多不同:
一、組合:電影腳本要精簡、濃稠;小說往往比較繁複、清淡
二、結構:電影腳本要嚴謹、緊湊;小說往往比較細膩、周延
三、時空:電影腳本要壓縮、連貫;小說往往比較空曠、疏野
四、對白:電影腳本要洗練、自然;小說往往比較纖濃、典雅








第十七章  喜劇

指透過意外、離奇、巧合、誤會、誇張、反常、滑稽表演、插科打詼、怪誕色彩、尖刻俏皮、諷刺、幽默、噱頭等手法,運用嚴格縝密的 情節、意境,去展現人性的無知、醜陋、貪婪,或社會的荒謬、醜惡、虛偽等意義;或歌頌美好的人性與事物。

喜劇非鬧劇,所以好的喜劇雖然以引人發笑為手段,但主題卻是嚴肅的,思想也要深刻,並能使觀眾得到真理的薰陶、美的享受。

喜劇情節安排舉例
一、在男女情愛中,注入意想不到的情節。
二、針對別的電影作品,有意的模擬戲謔。
三、將簡單的人為錯誤或社會問題,演繹到荒謬的程度。
四、將同一主題置於兩個以上社會群體中,對比出不同的刺激反應。
五、以人物的演技為中心的情節。
六、無厘頭地收集各種戲謔嘲諷與玩笑,加以反覆變化運用。
七、冒著生命危險達成任務的過程,但這任務卻是荒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