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猴子

《三隻猴子》(2008) 努瑞貝其錫蘭(Nuri Bilge Ceylan,土耳其)
諷刺地道出家庭問題:援用日本的「三不猿」典故,比喻互相懷疑、隱忍,卻沉默以對、佯裝無事的一家人,是否繼續以忍耐與節制維持眼前的和諧?
意想之外:不斷打翻臆測,更讓人想一探究竟。
敘事手法精彩:好的故事有兩種,一種是故事本身很精采,一種是敘事手法很精采。
將焦點從事物跳接到人心:不再是刺眼的光芒、尖銳的煞車聲加上旋轉的鏡頭,而是縮在角落驚魂甫定、不敢置信、暗自啜泣的大男人。
以景喻情:那嘈雜的畫外環境音、不時把窗簾吹進屋裡的風、甚至天際雲彩陽光陰影的變化,都充分達到弦外之音。
道德複雜性:(導演)人心同時存在著統治的慾望與寬恕的潛力;崇尚神聖事物,卻汲汲於陳腐俗事;嚮往愛情,卻臣服於命運……這一切總令我感到震驚。這種內心世界,就成了我拍攝《3隻猴子》的最根本動力。
人性的「脫軌」: (導演)那些偏離了原途、不經意摧毀一切的「脫軌」,我試圖藉由這樣意外偏差,來理解、呈現屬於我們、以及人性上的奇妙特點。
《三隻猴子》(2008) 、《遠方》、《適合分手的天氣》

筆記:
一、請你當導演,我來當編劇,請把我說的故事,在腦海裡生成影像。
故事敘述:
a.一位政治人物,開車在漆黑山路上,夜深了,政治人物很累,頻頻擠眼睛提神
b.車子繼續往前方前行,逐漸成為遠方的光點,一段刺耳的煞車聲音
c.政治人物把車子停在事故現場前方二十公尺左右的路邊,下車查看
d.走到半路,後方有車來,政治人物慌忙跑回自己車後躲藏
e.後車停在事故現場前方,車燈照見路中間躺著一個人
f.男性中年駕駛開車門說:我下去看一看
g.女性中年乘客說:不要多管閒事,報警處裡就好
h.男性中年駕駛關上車門說:把前面的車牌號碼記下來
i.駕駛踩油門,車子繞過事故現場,開走了,天空響起雷聲
j.政治人物從車後方竄出,神情慌張回到駕駛座,關車門
k.回頭看,看照後鏡,拿出手帕擦手、照後鏡,發動引擎,把車子開走了
l.天空下起雨來,僅留事故現場躺著的人,在雨中。

二、請倒帶計算一下,你分成幾個鏡頭來處理這段故事?
選項(a)5以下 (b)6-10 (c)11-15 (d)16以上

三、播放影片

四、請重新建構司機家與燈塔間的空間
(例:格物樓的前面是操場的前面是紅樓的前面是南海路的前面是植物園)
黑板畫出圖示
看影片,並與同學一起建構

五、再一次請你當導演,描述一位高中男生從清晨睡眠中,一直到出門的影像構成畫面
請問有沒有......
a.床上睡覺
b.鬧鐘驚醒
c.按掉鬧鐘
d.媽媽來叫起床
e.疊被子
f.下床
g.穿製服
h.上廁所
i.刷牙
j.照鏡子
k.梳頭髮
l.洗臉
m.爸爸在廚房準備早餐
n.媽媽在廚房準備早餐
o.全家一起吃早餐
p.自己吃早餐
q.早餐中有交談
r.爸爸在看報紙
s.媽媽在看報紙
t.喝飲料
u.咬吐司
v.一邊K書,一邊喝飲料
w.一邊看爽報,一邊咬吐司
x.背書包的動作
y.穿鞋的動作
z.開門
a.關門

六、播放影片 (至高中生出門),然後問 "為什麼?"

七、請問高中生的上學路徑?
先在黑板重建現場:家、圍籬、鐵路、地下道、濱海公路、車站、月台
再敘述人物性格:能分辨大是大非的衝動青少年 
(性格影響行為、行為產生事件、事件發展成劇情)

八、播影片,然後問 "為什麼?"

九、再播影片31:00-,然後再問 "為什麼?"

愛在波蘭戰火蔓延時 (Katyn)

這半年陸陸續續又看了許許多多電影
但是心想閱讀電影筆記的篇數達到99了
這第100總該有個特殊的紀念吧
至少可以紀念自己看了100部電影呀

另外一方面
因為教學的需要
這半年大多數的心思都放在舞蹈、相聲、歌劇
作品加起來也有數十部了
有機會再整理放上這裡吧
但書寫電影的時間也就因此被佔據了

所以今天就選了2007的波蘭作品Katyn來作為第100篇的記念吧

雖然導演(Andrzej Wajda)透過強而有力的視覺影像
且帶著強烈主觀情感的控訴
似乎有搧情與解釋歷史之嫌

然而想到夾在強國德國與蘇聯中間的波蘭
那長久以來的民族悲情
一切似乎又都情有可原了

相對之下
台灣好像就幸福了許多的樣子
至少隔著台灣海峽和太平洋

更多討論請參考官網

閱讀 艾力 侯麥(Eric Rohmer, 1921-2010)

艾力 侯麥(Eric Rohmer, 1921-2010)
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著名導演之一

作品的特色:
1.高度文學性甚至哲學性
2.不十分注重戲劇性情節,以解除戲劇張力
3.透過兩個主角喋喋不休地對話(甚至是哲學辯論)來剖析人物性格與心理
4.以改變姿勢或是空間位置分鏡,去處理一貫地、喋喋不休的愛情辯證主題
5.習慣一鏡接一鏡完成空間位移
6.幾乎沒有任何戲外音樂

閱讀侯麥的電影,需要一定的時間與空間的沉澱,觀眾必須很有耐心,
透過逐步鋪陳的影音文字,一步一步去閱讀與感覺作品中每個人物的氣質氛圍,
一直到最後,才能感受到累積情感能量一次湧出的深刻。
閱讀侯麥辯證的主題--愛情,我們都清楚它有時不是理性可以解釋的,
但是面對脆弱的人心時,誰又能勇敢拒絕相負扶持或是相濡以沫?
然而在侯麥的心中,那種能夠讓戀人天荒地老的元素,
卻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一見鍾情地在相識的第一瞬間就能夠精準掌握的,
那不是理性,好像也不是感性。
那麼侯麥叨叨絮絮不斷在他的作品中一再重複、不斷辯證的愛情主題,
所要訴說的,到底是什麼?

《綠光》的旁白:
「你看到那邊的太陽,它不在你看到的位置,事實上是在較低一點,
太陽在大氣層中彎曲,太陽越接近水平線,在大氣層中光散越強,
當太陽似乎要碰到水平線時,它其實已在水平線下,
現在,太陽的圓形好像稍微升高,或者有半度,這是綠光產生的第一個原因…
再來是顏色的分佈,…彎曲最多的是藍色,綠色在藍色旁邊…
藍色和紫色很弱,我們看得清楚的是綠色和黃色,
日落時,圓形稍微升高,可藍光和綠光比紅光高了一點,
所以 當圓形在水平面消失,看到最後一道光是綠色的…」

在 "綠光" 裡,關於愛情的追尋,只是一種感覺,對了,也就對了,
正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哪,這就是綠色的調性嗎?

和你在一起

陳凱歌2002年的作品。主題之一是敘述藝術品與商品,藝術家與商業包裝下的演奏者間的差異與辯證;主題之二是敘述藝術創作的情感動力來源,這個主題透過主角劉小春的遭遇演繹出來,是對母愛的渴求、對女性的好奇與父子的親情。劇情透過市井小民的故事展開,也反易了中國社會裡特有的應對進退方式,不過整體觀之,恐落入通俗之譏。特別陳凱歌自己入戲,大約是自我嘲諷的暗示了。
何瑞珠的影評
聞天祥的影評

在Flash動畫中匯入藍幕去背景(Alpha channel)的FLV視訊

一、準備視訊檔"藍幕AVI"
1.攝影棚準備綠色或藍色的背景(藍幕)
2.調整燈光使被拍攝主角的影子不要投射到藍幕上(建議主角不要靠藍幕太近)
3.拍攝錄製所需視訊,並擷取成AVI檔(簡稱"藍幕AVI")備用

二、將"藍幕AVI"去背景
4.開啟premiere,new project
5.匯入:file>import>開啟 "藍幕AVI" (可在左上"project"視窗中看見"藍幕AVI")
6.插入"藍幕AVI":拖曳"藍幕AVI"至時間軸
7.加入藍幕特效:Effects(左下視窗)>Video Effects>Keying>Blue Screen Key,拖曳至時間軸的"藍幕AVI"上
8.調整參數值:Effects Controls(中央上方)>Video Effects>Blue Screen Key>Threshold 與 Cutoff




三、輸出成去背景(Alpha channel)的FLV視訊
9.選取"藍幕AVI"
10.開啟"Export Settings"視窗:File>Export>Media...
11.選取Output(左上)
12.設定視訊的壓縮格式:Format(右上方)>選取"FLV|F4V"
13.指定為FLV格式:Advanced Mode(右方中間朝下的雙箭頭圓按鈕)>Format>選FLV
14.設定輸出為Alpha channel:Advanced Mode>Video>勾選"Encode Alpha channel"
15.按OK開始輸出(自動開啟視訊編碼器Media Encoder)
16.設定輸出路徑、檔名,執行編碼,完成FLV視訊




四、匯入Flash
(略)

Flash的轉場--淡入淡出

步驟如下:

一、建立一個三十影格的"淡出"動畫
1.開新檔案(ActionScript 3.0)
2.在元件庫準備元件一
3.選取圖層一的第三十個影格位置,插入影格
4.在圖層一的影格一(空白關鍵影格)插入元件一
5.按滑鼠右鍵,建立移動補間動畫,完成三十影格的動畫

二、設定動畫從第十影格至第十五影格,逐漸淡出
6.選取圖層一的第十個影格,插入關鍵影格(全部)
9.再於圖層一的第二十個影格,插入關鍵影格(全部)
10.先於舞台選取元件一,然後修改屬性>顏色樣式>效果>alpha>0%

三、重複上述步驟建立"淡入"動畫
11.開新圖層
12.建立元件二
13.完成三十影格的補間動畫
14.在第十與第二十影格插入關鍵影格
15.設定元件二屬性,使其從第十到第二十影格,alpha0%-100%
16.記得修改第一影格的元件二屬性=alpha0%

四、完成
17.Ctrl-Enter預覽
18.在影格十至二十之間進行淡入淡出

***舉一反三***
許多物件的屬性(諸如:亮度、彩度、旋轉、負片效果......等等)都可用同樣方式變化,請多測試與嘗試

活著

張藝謀1994年的作品,堪稱經典作品之一。透過主角富貴,敘述中國從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人民公社、文化革命動亂時期,小老百姓如何面對一連串可能是荒謬、非理性的動亂歲月。當一切的功名利祿、愛恨情仇、道德制度都變得無所依循掌握,人要生存下去依靠的又還能是什麼?是怎樣單純的念頭,讓富貴忍過了所有的痛苦絕望,也把風風雨雨完全隔到外頭?這冬眠蟄伏的本事,是老子「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的哲學實踐。透過福貴一人,導演突顯出這個深藏在億億萬萬中國人性格中的特質,闡述了「活著就有意義」、「活著本身就是一個價值」、「活著就有無限的可能」。然而反過來說,這種時代的悲劇,又何嘗不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性格自己醞釀製造出來的呢?從歷史來看,如果沒有極度的動亂與絕望,又怎生出道家這般相應的智慧呢?歷史的演進不曾間斷,輪迴也不會停止。

台北星期天

在馬來西亞導演何蔚庭的鏡頭之下,《台北星期天》捨棄一般外籍勞工電影所強調的沉重悲情,打破了傳統台式喜劇的誇張搞笑,以清新幽默的劇情、迷人的光影和流暢的剪接,創造了新式台片喜劇類型。
這部十足台北的電影,運用反客為主的手法,帶我們透過兩名菲律賓外勞的眼光,來看熟悉再不過的生活場景所湧生的新趣味。這個角度的位移,不僅提供了所謂的新觀點,也放大了臺灣的族群(住民)意義,進而拓展臺灣電影的面向。除了讓台灣觀眾對背景產生共嗚之外,更能放下一般外語片所可能帶來的文化隔闔,以更客觀的角度,來看這群來台灣打工的,小人物的故事。
面對二十一世紀更形複雜的人口結構與人際關係,對台北或臺灣的談述,也不應只是本省∕外省、都市∕鄉村,我們的電影對此做出什麼樣的省思與預(寓)言?【台北星期天】別出心裁地透過輕喜劇的形式,帶我們藉由「他者」眼光看到「自身」形貌。
本文引用刪修自